2016年10月,经过近半年的论证和准备,荣成校区创新创业学院正式成立,为统筹抓好荣成校区双创工作、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成立之初,双创学院多次协调经济管理系、学生工作部、教务部、工程训练中心等系部召开课程开设和学分设置研讨会,集思广益,推动双创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2017年上半年,共有1168人次完成选课,其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能力训练》、《大学生创业策略与实务》、《职业素养与能力实践》各选课240人,《SYB创业培训》选课448人。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2016年底,《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孵化一批创新创业项目。”2011年以来,荣成科技园逐步建立起了以创业测评为先导、SYB创业培训为主体、创业模拟实训为补充、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至2016年底,累计培训大学生3000多人,大学生双创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了师资和大量经验、资源,为全面开展双创教育打下了基础。2016年11月,双创学院以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大讨论为契机,将贯彻落实“建设卓越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引入了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系统和创业慕课平台系统,将翻转课堂和微课融入到双创教学体系中来,构建了“创新思维测评-创业意识启迪-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模拟实训-创业项目孵化-创业企业跟踪”环环相扣的双创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创业孵化载体方面,科技园先后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U创空间等平台。2016年,U创空间先后获山东省首批“众创空间”和“山东省创客之家”称号,并获得国家科技部众创空间备案,标志着U创空间被纳入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体系。U创空间通过创业沙龙、创业政策咨询、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大学生创业者和企业家、政府、社会之间搭建了开放式的沟通平台,帮助创客团队解决项目落地、技术、资金、市场推广等难题,打造众人参与、全面支持的开放式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体系,将创业服务、社会资源和大学生创业者紧密连接。
截至目前,创业孵化基地在孵学生创业团队34个,在孵大学生创业企业75家,已毕业大学生创业团队和企业35个,2016年新增注册企业52家,涉及电子商务、文化传媒、科技研发、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其中,由机械系王迪创办的荣成市槽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公司主营无人机摄影业务),机械系王福星与北理工毕业生赵栋共同创办的荣成市鸣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营新能源电动折叠车研发)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底,荣成市鸣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山东省委统战部和山东省人社厅组织的“泛海扬帆山东大学生创业行动”,获得扶持资金3万元。在双创政策引领、落实和典型的带动下,荣成校区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代表。
下一步,双创学院将把加强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的集聚和融合作为重点突破口,形成创业教育的“开放闭环”和“协同合作”;着力推动“校校企”合作,开展双创领域的国际人才技术交流工作,服务地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载体搭建,输出创业教育以及各类培训资源;以政策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继续重点扶持创意性好、创新力强、商业模式新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的品质和内涵,努力在双创工作领域形成特色,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创新创业学院建设成果


创新创业学院举办首届“创客青春”创新创业大赛

